(一)

徐徐輕風吹過你的臉腴,

fivess22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在自我慾望下追求幸福,恐怕是我們每個人一生必修的學分。慾望的範疇可以是海闊天空的,每個人都不會一樣,不僅慾望數量不同,其優先順序也有很大差距,它可能包括個人健康、愛情、工作、學業、人際關係、宗教信仰、利他情懷(各種不求得到回饋地對國家及社會的奉獻、付出)等。既然我們內心深處存在著各種慾望,那要如何篩選可以滿足自己幸福感又不會傷害别人的慾望,甚至可滿足利他的目的,那恐怕大部分的人都必須學習與努力的功課。如何有效的控制慾望呢?最好的作法是減少慾望的數量與標準。一般而言,慾望愈少,因期待的事物就愈少,或慾望標準較低;也就是要追求的事物相對較少或期望標準較低,那心裡的滿足感則較易達成,所以你的幸福感就容易獲得,這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屢屢可見。例如工作忙碌,不容許你請長假出國旅遊,若此時你只期待休息一下並到户外走走,那在慾望要求不高的情形下,卻反而得到主管的同意請長假,此時的幸福感便相對高。然而你想出國散心,主管卻只同意一天假,因慾望期待很高,實際上卻無法獲得滿足,此時幸福感則相對為低。

    從生活中出發,務實地運用自身的慾望追求自己的幸福,這是最實際且可能的作法。第一個步驟,首先找一個夜深人静的夜晚,自己平静的想一想自己在短期之内有那些夢想、慾望?長期又有那些值得追求?這看來似乎容易,其實不然;因為只有你在平心靜氣下中肯面對自己内心深處,否則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每隔一段時間都必須依各種條件的改變而重新審視是否應調整目標。記得必須將它寫下來,如此才能方便不斷的思考與修正。

fivess22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多數現代人一方面大量接受各種資訊,另外一方面加上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忙碌;因此慾望(Desire)随之不斷出現,不僅無力或不願面對它,而且有時還主動接近它,卻不知它與人的幸福有密切關係。人的慾望可能是與生俱來,也可能受外在事物所刺激而産生。人常有不足的感覺及想滿足這種不足感覺的想法。每個人只要停下來思索,便可發現慾望與幸福有密切的關係;因為慾望能達成時,幸福也會伴随而來。但這也非是絶對的,從每個人的生活中也常發現,追求到慾望後,反而原有追求過程中的幸福感卻消失。幸福與慾望兩者那樣的密切,但卻也常存在矛盾。

    一般而言,慾望是本能的一種表現方式,構成人類行為最根本的基礎,它是心理到身體的一種渴望、滿足。人類慾望是由人的本性想達成某種目的的要求,它具多樣性,包括生存需要、享受需要、發展需要,形成一個複雜的需要結構,並會隨著社會環境和歷史條件的改變而産生變化。

fivess22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福學第一講---什麼是幸福  

張福榮撰

fivess22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已發表於台灣經濟金融月刊

fivess22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WOT分析係為當今企業界重要的策略規劃工具之一,其目的在於根據分析結果的優勢與機會,整合運用;同時設法降低企業所面對的威脅與劣勢,以使企業能將公司資源在最恰當的時機,發揮最有效的力量,進而達到企業成長或發展的目標。而對環境之變遷,一個國家之發展亦如企業體之經營一般,若適當運用SWOT矩陣分析,或可獲得更有利於國家的經濟發展策略。

  SWOT矩陣策略包括三大策略導向。第一,是結合策略,即是將國家所擁有的優勢與確認外在環境的機會相結合,這是最佳的策略導向,此策略等於結合天時地利人和,為經濟發展策略中最佳者。第二,是移轉策略,即是國家本身在經濟發展方面,有重大的劣勢或外在環境明顯的威脅,抑或兼具兩者,此時最好的方式是採取移轉策略;也就是設法將國家經濟發展內在條件劣勢或面對外在環境的威脅轉變為優勢或機會,以使國家經濟發展能開拓出另一片天空。第三,是降低或防止策略,即是不論短期或長期,國家不易將不利的因素轉化為有利條件,只有設法防止不利現象發生;此作法係屬一種消極性策略,僅在不得已情形下為之。

fivess22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過去曾推出成功產業政策,最著名的案例之一是台灣設立自由區(含加工出口區與科學園區),為了解產業政策的成功因素,茲以此項政策為例加以說明。台灣自由區經營成功之涵義應包括二點:第一,該區能吸引大量投資、擴展貿易、賺取外滙、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第二,經營能完全自給自足,即以企業管理的理念經營設區,含財務調度、投資計畫………等。

  由於兩者相互影響,構成台灣兩種不同型態自由區成功之道。茲詳述如下:

fivess22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產業政策之經濟經理論基礎

    產業政策分析隨著時代演變其理論基礎有不同的看法,新古典學派採靜態分析,它忽略動態角度的觀察,故至今仍沒有明確的經濟發展理論,它只著重在資源分配與分配的靜態效率問題。比較利益理論原則上也是一個靜態理論,它並未探討一個國家的比較利益如何改變的實質內容,因為它特別強調對自由市場的信心。

fivess22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前言                                              

在現今全球各地政府,常以「產業群聚」作為經濟政策或產業政策的一環,而產業群聚確實也對許多國家產生經濟發展的助益。在台灣對產業群聚的現象最為人所熟悉的是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與鄰近的學術研究機構(包括工研院、交大、清大等)所構成的產業群聚。其實近年來,此種群聚現象逐漸已拓展至桃園,而成為科技走廊。類似的情形,美國的矽谷更是有名。大多數的人都以為產業群聚只限於製造業,其實它是遍及各行業中,例如紐約的「華爾街」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在911事件發生時,這也就是全球金融市場受到很大衝擊的原因。另外台灣在「921大地震」時,電子國際大廠的IPO(國際採購處)的高階主管在發生的隔日,立刻飛至台灣了解大地震對台灣電子資訊業是否造成供應鏈中斷。既然產業群聚對一個國家有那樣多的影響,但是如何運用其現象來創造國家更大的成長,也就是如何把它當作是一項政策而提升企業與國家競爭力,成為各國政府重要的施政課題。

fivess22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依據未來趨勢之特性,筆者嘗試提出未來10年全球趨勢的淺見,說明如下:

1、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將持續擴展,但因WTO杜哈回合談判之停滯,因此雙邊或多邊貿易談判等區域性自由貿易協定(FTA),在各國為奪取全球市場中更大的影響力,將持續擴大談判,如東協加1或東協加3,但對未能加入更多FTA的國家將會在國際市場受到更大的阻力。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的影響已不僅只是在經濟層面,更進而衝擊世界各國內部的政治、社會與文化,甚至消費行為。未來在雲端運算及網路的推波助瀾之下,各國在經濟政策推動的有效性越來越差,除非能以真正創新性產業作為引導,否則只是單純應用現有的擴大財政政策與低利率、匯率是無法解決經濟成長不足、失業人口上升的問題。在產業已缺乏動能,且全球資金快速移動下,更是無力改變國家的經濟結構及所處的經濟狀況。另外各國政府不斷的運用外匯政策過度控制利率市場及匯率市場,短期雖可打擊國際熱錢的流動,但長期而言,可能影響更多弱勢民眾的經濟與消費能力,背後卻是累積更多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全球的經濟成長可能會呈現西方國家與東方國家之差異性變化,也就是中國、印度等國家持續成長,但美、歐則出現緩慢成長或停滯現象。

fivess22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