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係為當今企業界重要的策略規劃工具之一,其目的在於根據分析結果的優勢與機會,整合運用;同時設法降低企業所面對的威脅與劣勢,以使企業能將公司資源在最恰當的時機,發揮最有效的力量,進而達到企業成長或發展的目標。而對環境之變遷,一個國家之發展亦如企業體之經營一般,若適當運用SWOT矩陣分析,或可獲得更有利於國家的經濟發展策略。
SWOT矩陣策略包括三大策略導向。第一,是結合策略,即是將國家所擁有的優勢與確認外在環境的機會相結合,這是最佳的策略導向,此策略等於結合天時地利人和,為經濟發展策略中最佳者。第二,是移轉策略,即是國家本身在經濟發展方面,有重大的劣勢或外在環境明顯的威脅,抑或兼具兩者,此時最好的方式是採取移轉策略;也就是設法將國家經濟發展內在條件劣勢或面對外在環境的威脅轉變為優勢或機會,以使國家經濟發展能開拓出另一片天空。第三,是降低或防止策略,即是不論短期或長期,國家不易將不利的因素轉化為有利條件,只有設法防止不利現象發生;此作法係屬一種消極性策略,僅在不得已情形下為之。
根據前述分析,吾人可知台灣SWOT分析表內容甚多,實務上應可透過調查或以Delphi Method等方式找出最具關鍵的影響因素。
由SWOT矩陣策略可知最佳的策略是將台灣的機會與優勢結合(結合策略),並將其劣勢及威脅轉換成優勢與機會(移轉策略)。從SWTO分析表可判斷出,其關鍵因素均與投資環境有密切的關係。例如行政效率及行政品質的改善、經濟管制的大幅放寬、解決土地及勞動問題、增加水電基本建設等作法即是將台灣經濟發展之劣勢轉化為優勢。另外如穏健發展兩岸關係、提升國家科技水準等,即是將台灣經濟發展的威脅轉移為機會。結合策略的運用則更為容易,例如持續且有效推動明確的經濟發展政策、繼續強化人力資源的品質、結合華人世界的經濟力量、善加運用自由貿易之趨勢等。
根據SWOT分析所衍生之策略是強化本身優勢及抓住外部機會,同時降低本身劣勢及減緩外部威脅;將上述思考內容再融入核心能力理論,可知未來台灣為謀求產業長久發展,政府應擬出一套長期產業政策邏輯:包括集中資源在部分具潛力的高附加價值技術、與運用產業群聚的概念,發揮經濟規模之效益等概念。
同時考量產業政策之實際作為對市場衝擊性與國際貿易規範等條件,本文所提台灣產業政策係以間接誘導作法為主,也就是採取政府投資、財政補貼、租稅減免、貸款融資等,並融入產業技術政策、產業育成政策、產業調整政策之作法,以達到提升台灣經濟成長的目的。
由於科技與服務之發展均為達成滿足人民的需要,因此在「科技與服務始終來自需要」的概念之下,具體而為,台灣的產業政策應採取「雙軸心產業策略」,即是運用台灣原有之豐富資源與特性,再加上政府強有力的政策引導。
根據SWOT分析與策略,所謂雙軸心產業策略係指以「奈米科技產業化」作為「科技軸」,而「觀光休閒產業國際化」為「服務軸」。說明如后:
一、 奈米科技產業化
由於奈米科技已為世界各國(尤其是先進國家)視為21世紀最重要的科技發展主軸。各國近年來均投入龐大的研發資金,尤其以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等更是在政府主導下,全力發展,而包括中國大陸、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亦投下很多資源。台灣近年來雖也挹注許多資金,但在整合平台上仍未能產生綜合性效果。
奈米科技是未來科技與產業發展的最大驅動力之一,它的運用對人類生活是全面性的影響;尤其它所產生的新材料,所衍生出來的新特性,對量測技術的改變等,影響遍及儲能、光電、電腦、紀錄媒體、機械工具、醫學醫藥、基因工程、環境資源、化學工業等產業。當奈米科技的特性轉變為實際應用時,將能大幅提升其產業的經濟效益,這也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重視奈米科技的原因。
台灣奈米科技第一波應用領域需以基礎產業之產品延伸與提升性能為主,尤其奈米科技部分可適用在民生、化工、金屬、IC、通訊、資訊、儲存、能源、生計與基礎產業。由於奈米科技的發展需長期投入,故初期可運用垂直分工方式,以策略聯盟整合上游的奈米材料,供國內眾多下游加工型企業使用,發揮快速商品化的機會,以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搶占新市場。
(一)理由
1、適用於各種產業
奈米科技可運用於各種產業,而使得各產業(包括高科技產業、傳統產業)能提高附加價值,並增加其產品競爭力;甚至使傳統產業高科技化,這不就是南台灣企業與百姓所需要的嗎?唯有如此始能獲得生活條件與品質的改善。
2、產業擴散效果佳
選擇奈米科技最佳原因係其產業向前關聯與向後關聯效果非常高,也就能使得產業擴散效果廣且大,如此台灣將形成全球有目共睹的「奈米科技走廊」。
(二)作法
1、集中資源
由行政院成立一個指導小組,運用一個奈米科技整合平台的操作,使得預定投入之資源(包括人力、財力、物力等)均全力在十年之內發展,避免目前資源不足及資源分散的現象。
2、設立一個奈米創新科技園區
可在未來自由經濟示範區劃定一塊區域100~200公頃的基地,並設立一個國家奈米科技研究院,負責統籌所有投注於奈米科技的資源;並以策略聯盟及育成中心方式,引導各國內外企業於園區內設立研發中心。另在園區內成立奈米科技人才訓練與培育中心。
(三)細部作法
1、制定一項「21世紀奈米科技研究暨發展法案」,作為執行「國家奈米科技計畫」之依據。
2、擬訂一項奈米產業發展之十年計畫。
3、設置一個國家級的奈米科技研究院,以奈米科技之應用為主軸的技術研究中心。
4、投入百億元在奈米科技研究院,作為研發之用。其任務包括技術整合與交換平台、不同專業領域之結合、形成學術與技術之網路、提供中小企業技術運用。
5、另編百億元人才培育計畫,協助以南台灣地區為主的大學推動奈米科技人才之培育計畫與技術發展計畫(合作之學校必須經過評選)。
6、對於投入奈米科技的產品給予相關地方稅之減免(營所稅等中央稅的部分應另有全國性的作法)。
7、提供一項五百億元之低利貸款計畫,供投入奈米科技的企業使用。
8、新覓一塊用地,提供新設企業使用(只租不售,以減輕業者之負擔)。
9、以五十億元計畫延聘世界級的奈米人才長期駐點研究,協助發展奈米技術。
10、規劃、開發一個新社區,提供更多奈米人才居住,以吸引更多國際級的奈米企業或人才來台。
11、尋找世界級的奈米科技發展單位,進駐國家奈米創新科技園區(在土地、資金等方面全力予以協助)。
12、在奈米創新科技園區內設立奈米人才培育中心,以整合大學與企業的人才需求。
(四)預期效益
此項「奈米科技產業化」政策所投入之資金約在1000億元左右,但所產生之效益卻是百倍以上,相較於雪山隧道花費1300億元而言,實在太值得為台灣百姓付出。
二、 觀光休閒產業國際化
台灣除原有工業基礎外,也有豐富的觀光資源;但近年來,各縣市地方政府只站在本位立場發展其所謂的觀光產業,但由於缺乏整合性,且資源缺乏,觀光創意不足,以致於無法吸引大量國外觀光客,若能將觀光產業結合豐富的自然景觀、在地特色的文化與國際化的吸引力,將使台灣地區服務業全面發展成為一個國際性觀光重鎮。
台灣觀光產業除運用自然景觀外,應朝探索文化與生活內涵的深度旅遊型,及純度假的 DO Nothing 型的觀光服務方式規劃,如此才能創造台灣觀光的集客力,並爭取到更多的國際觀光客。
(一)理由
1、觀光休閒產業擴展性高
觀光產業不只是單純的食宿所產生的服務業,它可以拓展至文化性產業、各項休閒性產業,對台灣百姓的影響是全面性而不只是少數人而已。
2、塑造成歡樂地區的形象
當台灣地區成為一個歡樂地區,在正面形象的推動下,將使台灣成為全世界注目的觀光地區。
(二)作法
1、訂定特別法塑造台北成為「觀光免稅天堂」與「時尚之都」
由於台北市各項條件較其他縣市好,故先由台北市作為擴散點,當它成為「觀光免稅天堂」時,則周圍的縣市將因大量國際觀光客的引進,而直接帶動其各項服務業的興起,最後更可逐步擴及全台。
2、各地觀光資源的整合及資金的投入
必須由部會級成立專責單位整合各種資源,使台北成為「觀光免稅天堂」、「時尚之都」,進而產生關聯性效果。並在文化面、生活面、生態面等面向進而整合,走出台灣在觀光休閒旅遊獨有之特色。
(三)加強人才培訓
必須加強具國際化視野的人才、與市場經營管理及行銷企劃人才的培訓。將企業實務直接融入學校課程,且大幅增加實作及實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