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貿易區試驗區之探討           張福榮撰

 

壹、前言

 

    中國大陸近年來已面臨經濟成長減緩、貧富懸殊加大、環境嚴重污染、城鄉差距擴大、人口老化等問題,再加上過度集中製造業的生產,產業結構失衡的問題更加嚴重;因此2013年新的領導人產生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即提出各項經濟改革計畫。其中為加速經濟自由化而採取更多開放政策,例如外資的投資行業限制的解禁等,但由於過去中國大陸在外國人的投資條件、行業別等採行相對嚴格的管制作法,大陸當局考慮開放速度過快、開放範圍過大時,可能對大陸的經濟發展產生劇烈衝擊、本土產業無法適應;因此想參考1980年代中國大陸透過在深圳設立經濟特區的成功模式,在一個限定範圍的區域先進行試驗,以測試本土產業是否可以適應,也觀察是否會影響經濟發展。

 

    中國大陸在2013年7月初正式通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1,決定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建設的自由貿易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試驗區選擇上海的原因是第一試驗區雖只有28平方公里(僅為上海市面積的1/226),但由上海浦東洋山港臨港新城沿著海岸線一路北上,經機場保稅區直至外高橋地區的土地已被視為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新起點。第二,浦東擁有港口和國際機場,對於發展外貿、金融業務具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再加上迪士尼樂園開園營業將進一步拉動消費。第三,上海保稅區的經濟實力與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將亞太區發貨中心置於上海綜合保稅區。

 

    自從試驗區的實施項目與條件公布後,受到外資企業或研究機構的批評,主要內容在於認為開放項目不夠多、開放程度不夠大。但對中國大陸而言,試驗區政策的推出已被許多大陸學者認為這是繼深圳設立經濟特區以來最重要的經濟政策,因為大陸當局將在試驗一段時間後,決定開放幅度是否加大,同時是否擴大至其他城市實施。

 

貳、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之分析

 

一、規劃內容之說明

 

    試驗區對經濟發展的意義有兩項,包括示範帶動效應(含開放度擴展、市場化推動、與國際接軌方式等)、群聚擴散效應(和區外的經濟活動形成互補結構、與香港等人民幣離岸市場產生群聚效應)。

 

(一)政策方向

 

   試驗區透過建立具國際化和法治化的跨境投資和貿易體系,使試驗區成為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作法。並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範的試驗區。

 

(二)實施範圍

 

    試驗區的範圍涵蓋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區域,並逐步擴大實施範圍和政策項目,形成與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聯動機制。

 

(三)主要任務

 

    試驗區的主要任務包括調整政府職能、開放投資項目、改變貿易發展方式、創新金融領域、改善法制的制度保障等。

 

(四)主要措施

 

1行政管理制度之改革

 

第一,依國際化、法治化的要求,推動政府管理由事先審批改為事中、事後監管。第二,建立一口受理、綜合審批和高效率運作的服務模式,並改善信息網絡平臺,達成不同部門的協調機制。第三,建立產業信息追蹤、監管和歸納的綜合性評估機制。第四,在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管、智慧財產權、工商、稅務等管理領域建立集中統一的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系。第五,提高行政透明度,改善投資者參與、符合國際規則的信息公開機制。第六,改善投資者權益保障機制,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可自由轉移其投資收益。第七,建立智慧財產權糾紛調解、援助等解決機制。

 

2擴大服務業開放範圍

 

選擇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以及社會服務領域擴大開放,並暫停或取消投資者資質要求、股比限制、經營範圍限制等限制(銀行業機構、信息通信服務除外)。

 

3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第一,參考國際作法,對外商投資試行國民待遇,並制定試驗區外商投資與國民待遇等不符的負面清單,改革外商投資管理模式。第二,外商投資項目由核准制改為備案制,並由上海市負責。第三,將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審批改為由上海市負責備案管理。第四,簡化工商登記與商事登記制度。第五,改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

 

4、建構對外投資服務促進體系

 

第一,對境外投資開辦企業實行以備案制為主的管理方式。第二,創新投資服務促進機制,加強境外投資事後管理和服務,並建立多部門共享的信息監測平臺。第三,支持試驗區內各類投資主體辦理多種形式的境外投資。第四,有條件投資者可設立境外投資股權投資母基金。

 

5推動貿易轉型升級

 

第一,培育貿易新型業態和功能,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第二,鼓勵跨國公司建立亞太地區總部,建立整合貿易、物流、結算等功能的營運中心。第三,深化國際貿易結算中心試點,拓展專用帳戶的服務貿易跨境收付和融資功能。第四,試驗區內企業可發展離岸業務。第五,在試驗區內設立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和資源配置平臺。第六,擴大改善期貨保稅交割試點,擴展倉單質押融資等功能。第七,加快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第八,推動生物醫藥、軟件信息、管理諮詢、數據服務等外包業務發展。第九,各類融資租賃公司在試驗區內設立項目子公司並開展境內外租賃服務。第十,鼓勵設立具國際公信力的第三方檢驗鑑定機構。第十一,試行境內外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維修業務。第十二,提供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功能,建立與之相對應的海關監管、檢驗檢疫、退稅、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援系統。

 

6提升國際航運服務能力

 

第一,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運發展制度和運作模式。第二,積極發展航運金融、國際船舶運輸、國際船舶管理、國際航運經紀等産業。第三,發展航運運價指數衍生品交易業務。第四,支持浦東機場增加國際中轉貨運航班。第五,實行已在天津試點的國際船舶登記政策。第六,簡化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許可流程與船籍登記制度。

 

7加速金融制度創新

 

第一,在試驗區內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先行先試。第二,在試驗區內實行金融機構的資產市場化定價。第三,建立與試驗區相對應的外匯管理體制,全面實現貿易投資便利化。第四,實現跨境融資自由化。第五,深化外債管理方式改革,促進跨境融資便利化。第六,跨國公司可設立區域性或全球性資金管理中心。第七,建立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聯動機制。

 

8、增強金融服務功能

 

第一,在試驗區內設立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第二,允許金融市場在試驗區內建立適合國際市場的交易平臺。第三,逐步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第四,鼓勵金融市場産品創新。第五,建立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第六,推動人民幣跨境再保險業務。

 

9、改善法制保障制度

 

第一,建立試驗區發展所需之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並暫時調整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有關規定,自2013年10月1日起在三年內試行。第二,及時解決試點過程中的制度保障問題。第三,上海市要通過地方立法,建立與試驗區配合的管理制度。

 

二、相關法規2

 

    相關法規除總體方案外,尚包括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出臺《關於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有關進口稅收政策通知、關於在上海試行中資非五星旗國際航行船舶沿海捎帶的公告、落實《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加速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實施意見、保監會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意見規定。

 

參、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所面臨之問題

 

一、區內外關稅領域關係應如何管理

 

試驗區28平方公里的領域仍然是境外關稅的概念,對貨物貿易的管理是有其功效;但但是對服務業而言,其監管的效果就不見得有效;目前包括試驗區設立前之企業已超過1萬多家,由於企業經營講求靈活彈性,因此可能存在公司設在區內,但是經營在區外,或設分支機構在區外的情形;所以包括企業經營狀況的掌握、是否合併管理、這牽涉許多管理細節,同時也必須考量管理幅度大小。

 

二、對已推出的各項政策應如何進行評估

 

對於目前已公布的投資負面清單和核准前國民待遇,以及包括金融業等監管之相關管理辦法,均必須進行嚴謹的調查分析和評估,如此才能有效掌握應調整的項目及明確決定未來擬擴大實施的區域。然而每種開放的產業均有其特殊性及國內企業面臨之問題,因此各政府部門應在相關因素的考量下進行評估,避免發生朝令夕改的情形。

 

三、對於人民幣資本項目之開放應如何進行監管與風險管理

 

由於試驗區開放相關人民幣的買賣業務,將形成新的人民幣境外資金池;因此人民幣的資金是否允許流入區內進行買賣?區內又提供那些金融商品可供投資?對於這些人民幣資本項目的買賣行為應如何加以引導、規範與管理?人民幣利率市場化那些又有的具體作為?等問題,均待提出更明確的政策作為。

 

四、如何建立與完善企業入區後之後續管理的法律制度

 

根據各國自由區的經驗,受各國企業重視的新設自由區在初期常會發生企業急於入區進駐,但卻又沒有營運情形,或者營運時間不長就停止營運,此時管理單位的處理作法,將影響試驗區土地的使用效率,甚至不利於試驗區,因此必項建立一套企業入區後的管理制度與法令。另外企業入區經營不合法或缺乏誠信時,也必須在管理制度與法令的規範下予以淘汰。

 

五、應如何建立海關便捷化下的聯動機制

 

試驗區28平方公里分屬四個海關監管部門,再加上與區外其他海關有個別的監管區,加深不同海關監管區聯動的困難度。因此短期內區內海關便捷化下的聯動機制如何建立,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尤其為推動國際物流、國際航運更須重視此聯動機制的有效運作。未來可能在參與更多區域經濟體的營運下,將會衍生出與其他國家海關的聯動機制,所以目前建立優質的聯動機制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六、如何建立電子圍網的監管技術及體系

 

電子圍網系統係為取代傳統的物理隔離網,它是大陸創新的海關監管模式。目前珠海的橫琴新區電子圍網是大陸海關第一個電子圍網項目,沿橫琴環島岸線設立總長約53公里的閉合的電子信息圍網;其監控範圍係針對橫琴新區環島岸線進行全面性監控,除對出入橫琴新區的貨物進行監管外,更加強防範和打擊走私偷運等違法行為3。未來試驗區應參考珠海橫琴新區電子圍網的監管技術與執行方式,並針對其實施後發現的缺失進一步加以改善,甚至以比照新加坡關務系統進行開放,這是試驗管理單位必須深思的課題。

 

七、外資的認定標準應如何界定

 

由於外資的認定影響其是否符合適用投資負面表列的規定,而且牽涉是否適用獎勵規定的相關優惠;因此外資的認定,是以註冊地亦或其他依據作為標準?這會產生不同的政策方向。因為可能存在假外資的情形,而這又涉及相當複雜的政策考量(例如是吸引資金為目標,或是以吸引國際性的企業進駐)。所以若能給予更明確的規範,不僅可達成政策目標,亦可加快行政作業的速度。

 

八、如何引進與培訓專業國際人才

 

試驗區大幅開放服務業,但過去包括金融等類型相關國際人才相對匱乏,將在推動時造成阻力。如何進與培訓專業國際人才是管理單位待克服的課題。

 

肆、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未來必須思考之方向

 

    試驗區正式推出時間不長,許多隱藏的問題尚無法立即出現,這是任何一項政策都存在的現象,無法立即找到所有的解決辦法;但未來將試驗區的實施結果擴及全中國大陸時,除對政策細節予以適當修正外,更重要應針對整體性條件給予更多的改善或調整。分述如后:

 

一、經濟策略模式運作之調整

 

    大陸自30多年前推動經濟改良以來,確實已發展成全球的主要經濟體;它是以製造業生產為主的經濟發展策略,即在經濟特區的模式下成為全球工廠。2012年經濟成長出現較以往緩慢的現象(經濟成長低於8%),再加上因工業化而產生的環境嚴重污染,迫使大陸當局在經濟策略模式運作上不得不改弦易轍,因此在2013年新領導人選出後,即以經濟特區的成功模式作為基礎,設計以服務業改革為主的試驗區。兩者有許多相通之處,但由於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特區在行政管理上相對容易,只要透過合理的關務系統等管理,並配合其他投資必備的要件(如良好及便宜人力資源),即可達成政策目標;但是以服務業開放管制為主的試驗區,在自由開放下不易透過實體物質的管理達到目的,再加上網路的發達,使得對服務業之管理更加困難。在全球自由化下,服務業之開放是必走的一條路,但在經濟策略模式運作時卻應有不同於經濟特區的管理邏輯,若相關單位未能改變其原有思考方式,則試驗區的開放推動勢必遭受阻礙。

 

二、經濟自由化程度之開放

 

    經濟自由化開放幅度大小與實施範圍、外資投資項目、開放程度(如外資投資比例限制等)有密切關係,雖然在推動初期不得不基於現實考量採取相對保守的作法,但未來實施一段期間後,除非確實產生嚴重負面影響,否則應該加速開放程度,以免因開放幅度不足而使外資失去投資信心而撤出大陸市場。不過對本土企業的協助工作必須事先有所打算,避免因對企業衝擊過大而失去經濟改革的契機。

 

三、經濟自由化精神之內化

 

    中國大陸未來經濟發展方向必定是朝自由化,然而自由化工作之推動最難仍在於自由化精神之內化。因為自由化政策擬定的政府單位、企業、社會等心態若未能調整,事實上政策制定時仍會過度考慮國內產業現狀,以致造成自由化工作未具體、有效地落實。經濟自由化精神之內化是自由化過程除與全球自由化接軌外;必須參與經濟自由化的政府、企業及個人之心態能大幅調整,並肯定及勇敢面對經濟自由化來臨的挑戰。不過,同時政府部門必須對本土相關產業予以輔導及協助轉型,並對就業人力之技術或管理能力進一步施以訓練,使其能符合人力市場的需求,如此才能不會因本土產業的困境而產生社會問題,進而影響自由化的推動。

 

四、金融風險管理之掌握

 

    試驗區的開放產業中又以金融業的開放影響相對大,而且更難加以管理;由於區內可開設四種型式的帳戶,因此在利率市場化時便可能成為區內外利差操作的基礎工具,所以在進行利率市場化時必須設定限制條件,但實務上卻又容易干擾評估利率市場化的成效,如何採取最佳或次佳的作法,則人民銀行必須適時、適當的調整,始能達到開放目的。外匯自由化也有同樣情形,因此金融風險管理便成為此次金融自由化中成敗的關鍵因素,雖然人民銀行目前必定已有防備措施,但由於金融工具的開放,除銀行商品外,保險產品亦牽涉其中,即便在歐美高度金融自由化的國家都難以掌握,所以試驗區的金融開放除學習與參考歐美作法外,更應走出一條符合自己金融開放的管理道路。

 

五、企業服務品質文化之型塑

 

    企業要真正達到轉型目的,其服務品質文化必須真正存在於企業內部。不僅製造業如此,服務業的要求更高;因此試驗區在服務業上的開放,若不從服務品質進行著手,僅於表面的產業項目的開放,則最終仍不利於本土產業的發展。以金融業為例,僅在試驗區內進行外匯自由化與利率市場化,若本土金融業未能全國提昇其服務品質,最後可能因服務品質不能符合客戶要求,以致開放後大多數的利益可能由外商銀行或保險公司獲得,這就有違金融自由化的原意。

 

六、國際化人才之引進與培育

 

    大陸長久以來對服務業採行較嚴格的管理方式,現既然要透過試驗開放後,找出可能產生的問題,因此如何經由國際相關產業之具有經驗的人才推動工作,便成為能否找到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關鍵。此次試驗區的開放首先必須借重具經驗的國際人才,接著應同時培育本土相關產業的國際化人才,藉以與國際市場接軌,才可能達到試驗區推動開放之目的。同時培育出國際化人才,以作為未來擴及至其他指定地區實施服務業開放時之人力需求。

 

七、多元創新環境之建構

 

    未來各國經濟競爭的關鍵因素在於建構一個多元創新環境,除創新性人才的引入與訓練外,對於創新人才可充分運用的環境亦必須加以重視。大陸雖近20年來逐步開放,但由於文化環境的形成與生活民主態度的養成,相對趕不上國際環境,因此適當合宜的多元化環境仍顯不足,所以除非從根本的教育方式改變,否則不易改善此情況。另外例如有利於多元化創新環境的作法尚包括對創新工作的租稅獎勵、創投制度的鼓勵及推動等作法亦須多加著墨。

 

八、國內產業轉型之輔導與協助

 

    任何一項經濟自由化工作的推動均會引起本土相關產業與利害關係人的反彈,為使開放政策的推動更為順利,除事前的溝通外,更應同時間提出強有力的產業轉型之輔導與協助的相關措施,包括租稅減免、人力專業的訓練、財政補貼等。雖目前僅在上海進行試驗,影響規模與程度相對小,但為了未來擴及其他地區預作相關準備,相信有助於以後各項工作的展開;同時也可在進行國內產業轉型時,建立與培養更多的實務經驗。

 

(九)審查標準與機制之建立

 

    本文所指之審查標準係指未來欲從試驗區的經驗擴展至其他地區時的選擇標準與機制,雖此項工作並不是立即必須執行,但若建立此明確的審查標準與機制,將有利於各地方政府更積極準備相關工作,這不僅有效激勵各地方政府的良性競爭,同時在公平性上建立一個良好的中央與地方互動的模式。

 

伍、台灣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推動下之應有作法

 

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台灣經貿所產生之影響

 

(一)對整體投資環境所產生之衝擊

 

    試驗區崛起後首先就可能會對台灣整體投資環境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外資在兩者選擇下勢必有更多的考量,而台商也會在同樣情境下面臨抉擇,茲分述如下:

 

1、對吸引外資之影響

 

目前各國都在積極招商,吸引外資進駐投資,尤其是國際性的大型跨國企業或機構,台海兩岸皆然;但是外資的決策重點皆以當地市場規模作為最優先考量,因此台灣相對處於不利地位,再加上試驗區設立的重點在金融保險業等服務業的開放,這又是以當地市場的規模為依據,而且金融保險業等在台灣早有外資參與,故造成對台灣相對不利,除非台灣進行更大幅度的開放。

 

2、對吸引台商回流或台商赴大陸投資之影響

 

    試驗區的成立後,台商基於商機的考量,必定將是否入區投資的考量列入其營運策略的思考範圍。目前已不少金融保險業等已進駐或規劃中,所以政府的相關政策將直接或間接受到影響,若置若罔聞則將衝擊自由經濟示範區等產業政策的執行成效。

 

(二)對相關產業之影響

 

由於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大市場之一,同時也是主要生產國,因此國際物流業的規模逐步擴大是明確的事實;台灣在試驗區設立後,必定在其國際物流擴大開放下受到影響,可能是機會,但確定也是一種威脅。國際航運業的開放對台灣企業也有一定的影響,但由於台灣航運業者大多具國際經驗,若能透過兩岸業者的合作,或許能產生更大利益。金融保險業的實力是台灣優於大陸,但由於其金融規模遠大於台灣,所以如何運用此開放的時機,掌握更大的商業利益,則必須充分了解其市場特性及法令限制,並導入台灣金融保險業的服務品質,相信應是正面的效益;但這過程必須考量風險管理的問題,進一步將負面影響降低。醫療服務業是台灣的強項,如何在其龐大市場中爭取相對多的利益,是台灣醫療業者應進一步思考的課題;同時也須重視是否會因試驗區的醫療開放,而嚴重衝擊台灣民眾的醫療品質。文化創意產業對台商而言也能帶來很大商機,但也應注意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問題,故兩岸若能建立一套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機制,則試驗區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開放,將對兩岸企業均相對有利。

 

(三)對專業人才及機構引進之影響

 

    由於試驗區已大幅開放優質的外國專業人才及機構入區進駐,因此即便自由經濟示範區立法通過後,仍因實施時機落後於試驗區,相對不利於國際專業人才及機構之引進。當然這些專業人才及機構將因市場環境及條件而快速移動,吸引他們的關鍵因素在於業務上能具有自由開放的空間與良好的生活環境;台灣在此點相對有利,能否優於試驗區,全賴政府及民眾如何塑造此優質的條件。

 

(四)對金融風險管理之影響。

 

    全球移動最快速的事物之一是資金,尤其在全球化下,使得資金移動已無國界限制。因此試驗區開放金融保險業後,將增加人民幣金融市場對台灣市場的衝擊,即使是間接性的影響,但對人民幣資金池如何因應,恐怕是台灣各界必須關注的課題;加上台灣從2013年以來,人民幣存款已高達2000多億,因此未來兩岸更大幅度的金融往來,將形成更大的金融風險。唯在全球化的環境下,正如ECFA等各類型的FTA(自由貿易協定)是台灣經濟發展必須面對與處理的嚴肅議題,因此兩岸的金融交流中所可能的金融風險管理工作,應依賴雙方更多的互動與互信來解決。

 

二、政府應有的態度與作為

 

(一)以正面、積極態度面對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之成立

 

    經建會曾對試驗區與示範區做出比較4,其文中內容指出台灣自由化優於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包括推動時程較早、對外資開放程度較大(限制項目較少且早已實施負面表列)、產業較多元且新增機制、推動範圍較具彈性、租稅優惠較具吸引力、金融自由化程度遠高於對方等,上述論點並全無不當之處,但其回應方式令人感覺政府並未以正面、積極態度面對試驗區之成立。因為兩岸狀況本就有所不同,政府應該在推動示範區時,評估大陸在現狀之下採取的大幅度開放作為(對大陸本身而言),對台灣有那些影響與可能機會;同時,觀察台灣開放程度與現狀相比較是否夠大、是否具備對投資人的吸引力;但從目前特別條例草案來看,顯有不足。

 

(二)以更自由、開放的作法制定相關政策

 

    以目前已送立法院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來看,似乎在自由化上仍顯相對的不足。原本以加入TPP為準備的設計內容並未真正符合TPP的規範;雖然示範區內並不能測試加入TPP的全部項目,但目前規劃的內容所佔之比例卻相對低很多,未來在立法審查時,如何調整此設計方向,這就待立法委員的努力。事實上,除特別條例外,尚有許多的行政命令可直接透過部會的修法即可。例如2014年1月9日金管會正式公布直接開放26項金融政策5,包括對一般民眾銷售100%人民幣結構型商品,可用人民幣交割且可連結大陸地區標的、多幣別基金、RQFII的基金、人民幣傳統保單、信託商品連結大陸有價證券等,都在已開放或近期要開放之列。此外,除了一卡兩岸通,金管會也決定年中開放雙幣別金融卡及信用卡等作法;雖不是針對示範區而開放,但這種自由化政策的執行心態才是台灣未來經濟政策擬定時必要之條件,示範區推動更是如此。

 

(三)深入分析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對台商之影響

 

    政府在吸引台商回示範區時,必須考量台商赴試驗區具實質利益的存在;也就是如何協助台商立足試驗區,亦是政府部門重要的課題。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應透過智庫的研究,為台商走出另外一條路,藉以減輕台商的投資風險。

 

(四)建構具獨特性與吸引力的自由經濟示範區

 

    示範區的設置除為加入TPP、RCEP提前準備外,亦在吸引外資或台商的投資;因此如何能引發投資者的興趣,關鍵在於能使其投資產生高獲利性,所以示範區的設計必須不同於以往的作法來開創投資機會,正如40多年前加工出口區所採行之開放式作法(明顯的有別於當時的經濟管制作法),始有可能達到制度設計的目的。

 

陸、結論

 

    試驗區政策推出後立即受到全球關注,其因在於以製造業為主的開放政策「經濟特區」30多年來,促使中國大陸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之一,而此次以服務業為主的開放政策自然吸引全球相關產業投資人的目光。台灣為何必須重視試驗區的推動,筆者認為至少有三項原因,第一,台灣與大陸的經貿關係相當密切,因此大陸的重大經濟政策的推出,我們不得不加以重視;尤其台灣亦設法提升服務業的競爭力,在此時刻勢必應充分了解試驗區的政策內涵與可能的影響力。第二,許多台商早已深耕大陸,政府部門有必要協助台商掌握此機會擴大或開創其在大陸的事業版圖。第三,台灣目前正積極推動示範區的政策,在完成立法過程中,試驗區有那些作法或政策思考邏輯值得台灣參考(例如會計師、律師等專業人員的引進即是由試驗區先行提出之作法);若從自由開放程度來看,似乎正如經建會的看法,它是遠不及台灣,但是大陸的改革速度正在加快中,再加上我們的政策思考應是在5年或10年以後,而非目前狀況為依據,因此充分了解試驗區的走向是刻不容緩的一件事。

 

    試驗區的政策係依據中國大陸在2013年7月初正式通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並由各相關部會另訂配套的行政命令據以執行此次試驗區在的服務業的開放作法,確實與過去比較已有大幅度的進展,雖仍有不少

 

內容受到批評,但仍吸引許多外資與陸資的重視。本文認為試驗區雖有許多開創性作法,但基於實施基礎(如文化內涵、服務品質等)與實施經驗的不足,除邊做邊修正調整外,更應從基本的課題上深入思考。未來應思考的改善方向包括經濟策略模式運作之調整、經濟自由化程度之開放、經濟自由化精神之內化、金融風險管理之掌握、企業服務品質文化之型塑、國際化人才之引進與培育、多元創新環境之建構、國內產業轉型之輔導與協助、審查標準與機制之建立等。

 

    政府在面對試驗區的興起,至少必須具備正確的態度,包括採取正面與積極態度面對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之成立、以更自由及開放的作法制定相關政策、深入分析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對台商之影響、建構具獨特性與吸引力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等作法,如此才能真正達到兩岸互利的目標,及創造國家競爭力提升的最終目的。


 

 

 

 



1:中國大陸國務院(2013),「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

2:上海市政府(2013),「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辦法」等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行政命令

3:付洪軍,橫琴新區"電子圍網"系統取代傳統物理隔離網,珠江晚報,2013.12.9。

 

4:經建會在2013年10月14日發布對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聞稿。

5中時電子報2014年1月4日,「超星趕港 金融26項大解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ivess2291 的頭像
    fivess2291

    張福榮

    fivess22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